3月6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接受媒体采访,围绕高校有组织的科研谈了自己的看法。
近年来,随着有组织科研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组织模式,如何将该模式在国内高校加以有效应用,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。李言荣表示,作为大国科研的重要范式,有组织科研对于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有着特殊意义,也是当前国内高校必须要走的一条路。不过,对于不同类型、不同领域的研究,有组织科研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。
在他看来,对于以国家重大任务为导向的科研项目,科研的组织性是十分重要的。而对于基础领域的研究,所谓“有组织”主要应体现在以兴趣为导向,将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集合起来,形成学术共同体。
李言荣强调,在有组织科研中,当面向重大型号、系统级科研任务时,各层次、各子系统的分工协作极为重要,这就需要一种“总师文化”。
“所谓‘总师’,可以理解为是既具有足够强的个人科研能力,又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战略高度,更重要的是,还具有相当组织能力的科技领军人物。”李言荣说,这类人才可以将一个大团队有效凝聚在自己周边,形成战斗力。
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,李言荣从四川大学调任西北工业大学工作。虽然履职时间不长,但西工大在长期的人才培养中形成的“总师文化”育人氛围,已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“这种文化的形成给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。”在他看来,有组织科研的关键,可以说就在于“总师”型人才的培养,而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,为有组织科研提供此类“总师”型人才的雏形是高校,尤其是工科类高校的重要责任。但在现有高教体制下,如何更早发现具有相关潜质的人才,为这类人才提供适合生长的土壤,仍需要高校以及有关部门做进一步的探索。华商报记者 任婷